沪指重回3400点之际,公募基金管理人的自购动作仍在继续。
5月14日,招商证券资管公告称,将于近期陆续使用自有资金认申购旗下权益类证券投资基金(含参公集合资管计划),认申购金额合计不低于2500万元,持有期限不少于6个月。
这也成为5月以来第3家宣布自购的基金管理人,今年4月8日以来,基金管理人的自购动作频频,12家公告自购的基金管理人,合计自购金额已达到5.44亿元。公告和年内已落地自购动作也透露出各家基金公司的不同打法。
一是公告提及自购对象多是旗下权益基金,且多数未列明具体产品名称;
二是少数列明自购对象的,多是旗下新发产品,既有自由现金流、A500指增ETF等近期集中发行的指数基金,也有知名基金经理的新产品;
三是已自购的产品中,不乏绩优基金,产品自购后宣布暂停申购。
券商资管加入自购队列
相较于此前基金公司宣布自购,招商证券资管成为4月以来公告自购旗下权益基金的首家券商资管。
对于此次自购,招商证券资管表示,基于对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以及对公司主动投资管理能力的信心。
截至目前,招商证券资管自有资金投资旗下非货基金已逾5500万元,本次认申购完成后,自有资金投资旗下非货币证券投资基金将逾8000万元。
作为招商证券的子公司,招商证券资管去年4月正式对外开展公募业务,去年实现营收8.71亿元,净利润2.79 亿元。
不过,去年该公司的总资管规模2673.92亿元,较前一年末下降9.31%。其中,集合资管计划占比较大,公募基金方面去年发行2只新产品,截至年底公募基金管理规模为1.06亿元。
为此,招商证券资管也提到,公司加速提升投研能力,优化投研团队架构和机制,大力引进投研人才。
今年以来,该公司又相继发行中证500指增产品和中证A500指增产品,均为发起式基金。
累计自购额近5.5亿元
随着特朗普提出关税导致全球风险资产剧烈波动,国家各部委、各行业机构打出“稳市组合拳”,公募行业也以“真金白银”自购,坚定看好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
截至目前,4月8日以来宣布自购的12家基金管理人,合计自购金额已达到5.44亿元。
上周,富国基金和安信基金先后宣布自购旗下新发基金,开启了5月的公募自购“接力”。
其中,富国基金及其高管将出资不低于2000万元,拟任基金经理范妍将出资不低于500万元,合计共同出资不低于2500万元,认购富国均衡投资,并承诺至少持有1年。
这也是范妍加入富国基金以来管理的第一只新发基金。
安信基金也是出资不低于2000万元,拟任基金经理张明及所在投资部门负责人将出资不低于500万元,合计共同出资不低于2500万元认购安信优选价值混合,并承诺至少持有1年。
近一轮自购已落地
此前部分宣布自购的基金管理人,也有自购动作落地。比如,方正富邦中证全指自由现金流ETF上市交易公告书中,方正富邦基金为第一大持有人,持有份额500.01万份。
摩根中证A500增强ETF的上市交易公告书也显示,摩根基金是第一大持有人,持有份额3000万份,该基金总规模10.16亿。
哪些权益基是自购主力
在近一轮的自购动作中,权益基金成为各家管理人的自购对象。具体的自购动作也透露了对自家部分权益产品的看好。
富国基金的自购动作似乎也看出对范妍的信心。加入富国基金以后,范妍在新发产品之前,接管了富国稳健增长。后者在今年一季度也被富国基金自购1192.39万元,该基金一季度净值回报5.06%。
安信优选价值混合则是安信基金年内宣布自购的又一只基金,前一只是安信睿见优选。4月初安信基金宣布对其自购1000万元。
1个月后,该基金宣布暂停1000元以上大额申购,原因是保护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利益。
整体来看,chioce数据显示,截至5月14日,115家基金管理人年内自购旗下基金,合计自购金额62.22亿元。其中,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的合计自购金额为19.86亿元。
天弘文化新兴产业股票成为年内被自购最多的普通股票型基金,天弘基金一季度自购1亿元,期间该基金净值涨超7%。
指数基金中,天弘基金同样以对天弘恒生沪深港创新药精选50ETF联接的1.4亿元交易金额居首,截至一季度末,天弘基金持有该基金份额1.64亿份。
工银瑞信基金则是买入了工银丰盈回报、工银悦享、工银优势领航等多只产品,交易金额1亿元。
中银卓越成长、汇添富均衡精选六个月持有等也在一季度被各自基金管理人净申购超35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