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客服
使用财视扫码登陆 中金二维码

下次自动登录

登录
忘记密码?立即注册

其它账号登录:新浪QQ微信

手机网
首页>>基金>>基金动态>>  正文
精华推荐 财经号
博客 直播

重视业绩超预期的方向美容护理板块领涨

热点精选:广州消费+检测服务+婴童概念+证券

商业观察:富瀚微未来发展潜力与布局分析

为何修复过程中会缩量缩量反弹能否长阳补缺

股心:缩量普涨之后,注意短期的回落压力

该出量不出量,短线调整估计不能避免

常长亭:逆转趋势早已定好集中精力做好个股

  • 徐小明 天赢居 寒江钓客 洛阳上官 幽兰行天下
  • 老孙头谈股 秦国安 龍哥论市 蒋律 股海潜蛟
  • 山东虎子 牛家庄 孔明看市 A炼金师 先知窝窝
  • 灵枝 旗帜先明 短线高手 牛传千股 龙头1988
  • 鸿牛 短线王 律动天成 海西一狼 五域论湛
  • 狗蛋 李博文 波段龙一 股市猎枪 涨停板老黄
  • MORE图说财经

    公募基金一季报观点抢先看:拥抱AI 围绕科技主线布局

    2025-04-15 15:34:10 来源:中国网财经 已入驻财经号
      

    (原标题:公募基金一季报观点抢先看:拥抱AI 围绕科技主线布局)

      

    中国网财经4月15日讯(记者 张明江) 首批2025年公募基金一季报出炉,今日中欧基金、永盈基金、长城基金等公募基金公司旗下部分权益类基金产品一季报出炉。AI潮起千帆竞,不出意外,众多科技主题基金一季报观点围绕Deepseek及AI展开,还有基金经理深情“告白”投资者。

      

    中欧盛世成长混合基金经理钟鸣、彭炜在一季报中直言,2025年一季度,权益市场最重要的宏大叙事是东升西落。deepseek_R1大模型体现出强大的能力和极低的成本,活跃度快速登顶全球榜首,带动市场对于国内大模型、应用、入口等资产的全面重估。除了科技领域的重大突破,文化领域同样出彩,春节上映的哪吒之魔童闹海,不断创造各种影史记录,已经稳坐全球票房前五名,在世界范围内引起震动。科技与文化两大方向双双突破,大大的提振了投资者对中国发展的信心。

      

    中欧盛世成长混合基金经理钟鸣、彭炜在一季报中表示,行业层面来看,我们持续关注智能驾驶和人形机器人作为AI垂类应用的落地情况,这类physicalAI(改变物理世界的AI)将实现AI与人类生活的有机融合,不只是会思考会分析的大脑,将会劳动、会作业;作为人类劳动力的有效替代,他们在未来有极其广阔的市场空间。

      

    中欧互联网先锋混合基金经理王颖在一季报中表示,2025年一季度,在国产大模型DeepSeek-R1春节期间登顶各大应用下载榜,国产模型的技术能力得到海内外充分认可之后的带动下,A股市场从年初的情绪冰点修复,一路向上,成交量亦有所放大,代表国内技术领先性的恒生科技指数领涨,全球市场“风景这边独好”。

      

    王颖在一季报中表示,在围绕科技主线布局的同时,我们也致力于寻找能够承载人民情绪的载体的标的。我们认为社会的发展不仅要靠科技等积极向上的“A面”引领,也需要承接和疏导发展带来的社会情绪的“B面”。我们认为社会情绪和情感投注的需求或将维持较长时间的景气需求。

      

    中欧智能制造混合基金经理邵洁在一季报中表示,1月中下旬,DeepSeek发布了自己的R1模型,通过MoE架构和大规模强化学习等工程化创新,突破了推理能力,大幅降低了推理成本,科技叙事逻辑也发生了改变。2025年或是AI推理落地的元年,推理应用将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推理所需的全新架构的存算运力芯片需求爆发,受益推理成本下降的终端设备、Agent、智驾、医疗和机器人等领域都会迎来产品或者商业模式的创新。我们在市场情绪波动的时候依然坚持对AI带来的科技浪潮中期看好,期待新质生产力带来经济转型升级的希望。

      

    中欧电子信息产业沪港深股票基金经理刘金辉认为,DeepSeek发布V3和R1大模型是今年一季度国内科技最大的变化之一,通过优秀的模型架构设计和工程化能力,大大提升了基座大模型的性能,降低了成本,对应用和端侧的影响大。

      

    中欧数字经济混合基金经理冯炉丹在一季报中表示,我们相信,中国企业有能力站到全球人工智能浪潮的前沿。我们期待看到更多在基础研发端实现重大创新突破的企业,也期待更多公司能够在商业层面率先构建清晰、独特且富有竞争力的AI叙事。

      

    永赢数字经济智选混合基金经理王文龙在一季报中表示,AI在一季度因deepseek出现发生重大叙事上变化,国内互联网大厂的capex呈现军备竞赛的特点,而建设期才刚刚开始,国产算力有望迎来一波新的投资建设浪潮。

      

    王文龙在永赢信息产业智选混合一季报中表示,今年Deepseek横空出世后,客户侧最明显的变化是接受度大幅提升,很多企业客户主动思考自己的业务条线怎么拥抱AI,并且已经开始了一些前置采购来做尝试,这与前两年的观望态度完全不同,行业的推动速度随时有可能迎来奇点。

      

    永赢科技智选混合任桀在在一季报中表示,科技产业主要由创新驱动发展,OAI GPT-o1、DeepSeek等优秀模型引领了新一轮post-train、推理架构创新,而DeepSeek在春节期间的广泛出圈真实带动了全社会C端和B端接入大模型的兴趣和需求,AutoGLM沉思等Agent产品进一步加强了AI的端到端能力,循着产业链挖掘,我们发现生成式AI推理需求开始带动公有云行业收入、盈利能力加速提升,且国内公有云厂商开始进一步加大对AI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中欧信息科技混合基金经理杜厚良第一次担任公募基金经理,其在一季报中深情“告白”投资者同时也给出了他对AI的独到见解。

      

    以下为杜厚良一季报“小作文”全文:

      

    中欧信息科技的持有人们好,我叫杜厚良。这是我作为公募基金经理的第一份季报。担任公募基金经理一职,对我而言责任重大,所以在撰写这份季报时,心情颇为激动。在此,首先要感谢持有人对我的信任。简单介绍一下自己,我算是科技投研领域的“老兵”了。从海外到国内,从卖方到买方,从研究到投资,我已深耕了12年。期间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对“科技”怀有发自内心的敬畏。还记得2013-2014年,我在美国做卖方,负责覆盖主要科技类公司,彼时包括我在内的整个华尔街都不太看好某算力龙头公司的发展。然而,十年过去了,随着GPU在矿机、人工智能、自动驾驶这三个场景迎来爆发,之前的观点也随之被推翻。所以十年后呢,算力形式是否仍以GPU为主?量子计算是否会占据较大比重?对于具身智能场景中运动控制的数据捕捉,是否会出现更优的算力形式?这些问题我无法回答,所以我对科技发展始终保持一颗敬畏之心。科技领域极为复杂,创新周期与库存周期相互交织,不同技术间的比较优势难以长期维系,基本上每两三年就会涌现新的技术路线。所谓“一眼看十年”,至少对于绝大多数公司而言,我做不到。那既然做不到,又想把投资做好,该如何是好?我认为要立足产业研究,通过对产业链上下游进行深入研究,形成对行业的深刻认知,进而推断未来两三年的行业发展趋势。我给自己设定了一个目标象限,凭借自身十余年积累的产业资源,加上中欧基金强大的科技投研团队(目前我兼任权益研究部副总监),我的愿景是在科技投研领域做到兼具深度、广度与时效性,期望能在这些特定维度下成为行业顶尖者之一。最近大家想必都听过“杰文斯悖论”这个词。在AI发展领域,它指的是随着前沿模型的不断迭代,单位算力成本会持续下降,进而催生出更多模型落地应用场景,引发应用爆发,从而使总算力需求不断攀升。这个逻辑本身并无问题,但在某些阶段,可能会对这一闭环产生一定冲击。当下可能就处于这样的阶段。目前的状况是,前沿模型的进展有所放缓,类似GPT-5的模型迟迟未能推出,而随着DeepSeek的出现,单位训练和推理成本下降的幅度极为显著。随着应用的逐步普及,总算力需求虽仍在增长,但增长的斜率大幅降低,我们可以看到,近期国内、海外相关算力品种都出现了较大跌幅。如果“杰文斯悖论”在AI领域阶段性失效,那么当下科技投资应关注哪些方向呢?目前我有三个思路:第一,关于大模型应用。我们认为,AI将对移动互联网带来变革,其中之一便是改变移动互

      

    中欧信息科技混合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2025年第1季度报告第7页共14页联网时代各环节的利润分配模式。举个例子,美国某消费终端公司的手机销量在近十多年内虽有所下滑,但利润却增长了约三倍。主要原因是它依靠“平台税”,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最大的受益者之一。但我们预计,在AI时代,所谓的“平台税”将转移到大模型入口厂商,并且由于垂类应用的UI交互减少,入口厂商潜在可分得的利润比例会更高。此外,当前单位算力成本快速下降,推理需求加速增长,这些大模型厂商的云业务阶段性投资回报率(ROI)也将稳步提升。从短期和长期来看,这些厂商均会受益。我们会根据每家大模型公司成为潜在AI入口的可能性,阶段性地调整对每家公司的配置比例。第二,关于机器人。我们预计,2024-2026年,机器人行业将呈现100倍的增长速度,行业规模从2024年的不到10亿,增长至2026年的接近1000亿。虽然我们坚信人形机器人是机器人远期最大的应用场景,但从阶段性来看,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等领域预计将率先实现落地,并为相关公司带来规模化的收入和利润。例如,工厂无人搬运(包括载具和非载具)、高危环境下的巡检、特种及防爆场景下的机器人救援等,我们认为类似场景在2025年将迎来大规模爆发。第三,展望2025年之后,不仅在机器人领域,在AI端侧、消费电子等领域,由于大模型的出现,也将进入加速创新阶段。在创新过程中,相关通用设备、柔性化产线等都需要提前进行大规模投入,这也将为相关设备公司带来投资机会。回到科技投研领域,由于科技行业变化迅速,需要我们投入大量热情和精力于其中。而我们所能做的,便是日复一日,每天投入十几个小时到相关工作中,希望凭借自身的努力和专业,为投资者带来一定的超额回报。再次感谢持有人对我的支持与信任,中报时再会。   

      

    热门搜索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