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客服
使用财视扫码登陆 中金二维码

下次自动登录

登录
忘记密码?立即注册

其它账号登录:新浪QQ微信

手机网
首页>>基金>>基金动态>>  正文
精华推荐 财经号
博客 热门话题 直播

6月11日利好及其影响个股 还有哪些板块有潜力?

把握科技股轮动机会! 股市也需要“共同富裕”!

大卫:再创年内新高仍需放量 忽略了一个重要指标

吃了端午粽就把“棉袄”送 幽兰:6月11日淘金早参

天赢居:端午后三个变盘点卖出 何时才能再进场?

6月11日周五早间市场信息 林荫:科技成主流方向

6月11日擒牛姐盘前观点端午节前抢筹还是避险?

  • 又一长租公寓爆雷!黄金疯涨,“中国大妈”解套了?
  • 2019年那些翻车的首富们超强台风“利奇马”逼近
  • 全球股市重挫,黄金抢占C位警惕,又一白马股"凉了"
  • 中国单身成年人口超2亿在朋友圈骂人被罚1000元
  • 人民币"破7",央行紧急声明亚洲“整容王国”套路多深
  • 教授建议降低法定婚龄一夜暴富的“锦鲤”女孩咋样了
  • 徐小明 天赢居 寒江钓客 洛阳上官 幽兰行天下
  • 老孙头谈股 秦国安 龍哥论市 蒋律 股海潜蛟
  • 山东虎子 牛家庄 孔明看市 A炼金师 先知窝窝
  • 灵枝 旗帜先明 短线高手 牛传千股 龙头1988
  • 鸿牛 短线王 律动天成 海西一狼 五域论湛
  • 狗蛋 李博文 波段龙一 股市猎枪 涨停板老黄
  • MORE图说财经

    格林基金惟一权益类舵手“一拖六” 小基金公司人手不足短板显现

    2021-06-12 19:40:01 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作者:佚名
    分享到
    关注中金在线:
    • 扫描二维码

      关注√

      中金在线微信

    在线咨询:
    • 扫描或点击关注中金在线客服

      自6月以来,在股市回暖的背景下,新基金发行热度直线上升,易方达权益类新基率先突破百亿规模。冰火两重天,排名靠后的小基金公司新品依然少人喝彩,例如6月9日成立的格林鑫悦一年持有基本踩线成立,募集金额只有2.67亿元。

      《证券市场周刊》记者注意到,该基金的拟任基金经理为李会忠。作为格林基金惟一的权益类基金经理,在此之前他已经合计管理了5只权益类基金,而这5只基金的持股如出一辙。虽然业绩尚可,但是从此前的财报来看,其主要投资核心资产的策略并没有明显差异化优势,所管理基金的规模也是每况愈下。

      格林基金面临的窘状在小基金公司中颇为典型:例如总规模只有1.17亿元的国融基金,不仅旗下基金规模悉数迷你,而且发行也出现了“停摆”。对于小基金公司而言,在目前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业绩中规中矩似乎已经无法让投资者太过关注。对此,基金分析师常玏指出,“小而美”是小基金公司发展的方向。只有在赛道选择上先人一步,或许才有机会突围。

      惟一权益类基金经理“一拖六”

      同质化思路难助产品规模实质性提升

      6月9日,格林鑫悦一年持有发布了合同生效公告,该基金募集到的份额为2.67亿份,几乎“踩线成立”。数据显示,其募集日期为5月24日至6月4日,同期市场还有民生加银价值优选6个月和鹏扬中国优质成长两只基金发行。而同为主动权益类基金,后两只产品的募集份额分别达到20.2亿份和16.02亿份。

      在成绩单分化的背后,公司的实力和拟任基金经理的知名度或许至关重要。发行资料显示,民生加银的新基由权益研究总监王亮管理,鹏扬的新基由权益团队负责人朱国庆担纲。相比之下,格林新品的基金经理李会忠显得逊色一筹。

      《证券市场周刊》记者发现,该产品是格林今年发行的第一只主动权益类基金。公司上一只主动权益类产品还是去年10月成立的格林稳健价值,而两只基金的共同点便都是由李会忠担纲。去年三四季度,基金发行因为股市火热而达到沸点,但格林稳健价值的募集成绩仅4.51亿元。

      在市场号召力缺乏的情况下,缘何公司还一直派他来担纲新基金呢?天天基金网显示,公司共有5位基金经理,但权益类基金经理只有李会忠1人。在没有第二选择的情况下,格林目前发行权益类产品,必须押注到他一人身上。

      从历史管理业绩来看,似乎还不能证明他具备挑起公司权益产品大梁的能力。在去年6月加入格林前,李会忠是在新华基金任职。虽然从2015年6月至2017年7月管理新华行业轮换配置期间,他取得了40.53%的阶段性收益,在445只同类基金中高居第三,但彼时另一位基金经理栾江伟也共同参与管理。

      短暂闪光后,李会忠管理年限较长的产品表现都不尽如人意。例如管理超过4年的新华鑫利只有32.4%的任职回报,在236只同类基金中排在第139位;新华灵活主题的任职回报更是只有-33.44%,在462只同类基金中排在第295位。而进入格林基金后,截至6月10日,其管理期限最长的1只基金为格林伯元,近一年的时间里取得了45.83%的回报,表现中规中矩。

      从管理风格看,最早在新华管理基金时,李会忠主要投资化工、地产、机械等周期股;而在2017年前后,他的产品投资主线开始向消费、医药、科技靠拢。进入格林基金后,李会忠整体保持着核心资产与周期成长股并重的持股方式,其中不仅有茅台、格力、五粮液、伊利、美的和双汇,也有招行、万科、万华和平安。值得注意的是,自加入格林基金以来,他管理的全部基金,几乎各季度都将上述10只股票作为重仓股。

      这种方式弊端明显:首先同质化非常严重,不论是去年6月接管的创新成长基金,还是去年10月接管的稳健价值基金,从持仓来看并无明显差异。其次,他持股的行业跨度非常大,分散化的思路导致基本不可能做出超额收益。

      公司权益类产品愈发迷你

      人手不足加特色缺失成为发展瓶颈

      格林基金成立于2016年,2018年初成立的格林伯元是公司首只主动权益类产品,10月,格林伯锐随后成立。从基金经理的更迭来看,以格林伯元为例,在该基金成立的3年间,迄今已经经历了6位基金经理。除李会忠外,此前先后管理过该基金的曹晋文、张兴、宋东旭、王霆和宋绍峰悉数卸任。此外,曾经管理过格林伯锐和创新成长的李石也已经离任。今年2月,当宋绍峰卸任基金经理后,实际便开启了李会忠一人的格林“权益时代”。

      查阅相关基金的基金经理变更公告发现,上述离任的基金经理均未转任公司的其他岗位。目前,在其他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名单中,也没有发现他们的名字。

      纵览格林基金历任权益基金经理,除李会忠外,宋绍峰是其中的“佼佼者”。在管理过程中,他率先采用核心资产和周期股并驾齐驱的方式,这一方式在李会忠管理后继续沿用,例如格林伯元基金经理变更前后的重仓股完全一致。

      在其他的权益类基金经理中,除在民生加银任职过的曹晋文和在浙商资管任职过的李石外,其他基金经理全是从研究岗转到投资岗的新手。但是无论此前履历如何,他们都没有取得令人信服的成绩,同时也没有打造出个人投资特色标签。

      以李石为例,他从2019年4月16日开始管理格林伯锐,并在同年9月2日开始管理格林创新成长。截至2019年9月30日离职,他管理格林创新成长的时间只有28天。而从他管理格林伯锐167天中的表现来看,格林伯锐的净值也回撤了16.78%。

      随着人才的流失,公司的权益类基金规模也不断缩水。除去新发基金,今年一季度末公司主动权益类基金的规模合计只有6.19亿元,较去年末还缩水了1.25亿元,其中格林创新成长的规模只有1814万元,远低于清盘线。

      但从公司整体产品线的情况看,其一季度末规模达到了138.96亿元;特别是从去年四季度开始,公司产品规模就迅速直线走高。《证券市场周刊》记者发现,这主要由于新发固收类产品增加规模所致。例如,去年11月成立的中长期纯债基金格林泓安63个月定开,产品成立时募集了57.79亿元。但是,新品的募集增量往往昙花一现,在产品度过三个月的封闭期后就快速缩水。

      新品断档、存续产品规模岌岌可危

      国融基金风格漂移孤注一掷?

      而成立于2017年的国融基金也同样问题重重。Wind资讯显示,公司在今年一季度末的规模只有1.07亿元,在144家基金公司中排在第140位。而规模排在它后面的公司,基本在今年才开始成立基金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的规模在2019年时曾经达到8.25亿元的高峰。但在2020年基金发行大年、大部分公司规模猛增的情况下,国融基金却每况愈下,整体规模逐渐缩水。

      究其原因,《证券市场周刊》记者发现,国融基金的规模基本都是靠发行新基金来完成的。在2019年公司规模增长最快的一段时期,其新发的基金数量就达到了5只;但在此之前,公司仅在2018年发行成立了两只基金产品。

      2020年,随着国融融鑫发行失败,公司新基发行也开始停滞。雪上加霜的是,公司现存基金规模缩水十分严重:截至2021年一季度,公司所有的存续基金都较发行之初出现了缩水。同时,首季末7只基金规模全都不足1亿元,除国融融信消费严选的规模达到6550万元外,其他6只基金的规模均在清盘线以下。

      以消费严选为例,其规模的缩水或许与业绩平庸有关。该基金成立于2019年6月,先后由田宏伟和冯赟管理。而截至6月10日,该基金成立以来的净值增长率为61.23%,低于同期业绩标准(“中证内地消费主题指数收益率×70%+上证国债指数收益率×30%”)61.42%的增长率,而且也低于偏股混合型基金102.34%的平均水平。

      再从该基金各季度末的持仓来看,看似属于消费类主题,但是基金并没有完全投资消费类上市公司,2019年就曾在银行和地产等板块布局,平安银行、万科A都出现在了其重仓股中;而在2020年消费行业爆发的情况下,其因重仓万科A等地产股、徐工机械等机械股,拉低了整体收益水平。

      虽然顺周期板块跨年强势崛起,但是该基金的净值还是回撤了3.08个百分点。从该基金一季报的重仓股来看,其重仓的周期股多为基建、水泥、地产等;但今年以来,化工、有色等周期股涨幅居前。例如其重仓的大秦铁路,今年以来股价还下跌了4.15%,风格漂移但未能收到奇效。

      “抱团”时代小基金公司弱势明显

      差异化发展之路或成突围的关键

      同为小基金公司,上述两家面临着类似的问题:一方面,两家公司都缺乏强有力的股东背景,例如格林基金的大股东是河南省安融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另一方面,在去年基金发行火爆的前提下,公司之间的规模差距愈发明显。大公司依托渠道优势、公司品牌优势以及基金经理的名气,常常出现新发基金“一日售罄”、提前结束募集甚至比例配售的情况;但是对小基金公司而言,上述场景基本不可能出现。

      随着基金抱团股越抱越紧,投资核心资产成为百亿基金经理的共识后,小基金公司更是需要探索差异化发展道理。常玏表示:“如果结构性慢牛延续,在核心资产成为大基金公司或大的基金产品的主要投资方向时,小基金公司或小规模的基金则可以发挥规模优势,选择弹性相对较大的标的甚至是独门股,也会有业绩弯道超车的机会,但是这对于基金公司选股能力的要求更高。”

      而近年来,也有不少小基金公司通过成功打造自身特色,建立起了“核心竞争力”。例如2006年成立的信达澳银基金,虽然成立时间已久,但是规模长期在百亿附近波动,2019年末公司的规模只有92.75亿元。其中,冯明远管理的信达澳银新能源产业规模增长速度最快,从2019年末的29.7亿元迅速增长至2020年一季度末的116.9亿元。2020年末,该基金的规模达到了125.8亿元。

      从该基金的业绩表现来看,2019年其取得了94.11%的收益率,在同类基金中排在第二位;2020年又取得了59.88%的收益率,在同类基金中排在了前50%。

      (本文已刊发于6月12日《证券市场周刊》,文中提及个股、基金仅为举例分析,不做买卖建议。)

    热门搜索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