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首对沪港互通产品同步上市,沪市ETF破万亿个人交易规模超机构,前10公司管理规模占8成
财联社(北京,记者 李慧敏)讯,上海与香港ETF市场互通机制正式启动。6月1日,首对沪港ETF互通产品于上交所与港交所同步上市。基于成熟的ETF互通机制,华泰柏瑞南方东英恒生科技ETF在上交所挂牌上市,南方东英华泰柏瑞中证光伏产业ETF在港交所挂牌上市。
上交所总经理蔡建春表示:“此次沪港ETF互通,是在借鉴前期创新产品合作的成功经验基础上,深化探索高效率互联互通合作模式的又一成果,也为日益增长的跨境投资需求丰富了新的选择标的。”
早在3月份,上交所ETF即已破万亿。截止到6月3日,沪市ETF市值总规模为10411亿元,挂牌数量319只,今年以来成交额累计达到5.67万亿元。交易量排名全球交易所第四,亚洲第一。
财联社记者发现,沪市ETF呈现出个人交易规模高于机构、经济发达地区投资人持有ETF意愿更强烈的特点。同时,行业竞争加剧,管理规模前10的基金公司ETF规模约占全部ETF市值规模的80%。
沪市ETF市值规模破万亿
“截至目前,上交所ETF市场市值规模突破万亿大关,排名全球交易所第六,亚洲第二;交易量排名全球交易所第四,亚洲第一。”上交所副总经理刘逖介绍。
众所周知,2020年,中国公募基金行业迎来里程碑式的发展。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新成立的基金发行总规模为3.16万亿元,超2017年至2019年3年基金发行规模之和。目前,公募基金总规模突破18万亿元,较2019年底增长约4万亿元。
而在公募基金行业“狂飙”发展的背景下,境内 ETF 市场在 2020 年同样迎来飞速发展,资产规模和产品数量均实现历史性突破。
2004年,上交所第一只境内ETF成立。至2021年3月,沪市ETF市值规模首次破万亿,长期保持境内ETF市场的主导地位。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3日,上交所共有444只基金挂牌,市值规模达到10845亿元,较2020年初增长78%,创历史新高。共有48家基金公司挂牌319只ETF,市值规模达到10411亿元,与2020年初相比上涨75%,在境内ETF总规模中占比超八成。目前,沪市持有ETF的账户数超过500万户,去年以来参与交易的账户数超过1100万户。
而回顾梳理2020年发现,沪市ETF成交额占境内总成交的八成以上。
数据显示,沪市ETF全年成交总金额为10.68万亿元,较2019年底增长56.6%,占境内ETF市场总成交额的82.2%。其中,权益类ETF(包括股票ETF和跨境ETF)交易显著活跃,交易量约4.76万亿元,占比近半,且较2019年全年实现翻番,约占沪市股票总成交额的5.7%。
高速发展的同时,上交所ETF市场始终与创新相伴前行,包括制度创新、产品创新、技术创新、机制创新。
2020年,大批创新ETF发行上市,推动ETF市场做大做强。首批4只科创板50 ETF成功发行上市。
2020年11月,华夏、易方达、华泰柏瑞和工银瑞信4家基金公司首批科创板50指数ETF在上交所挂牌交易。4只ETF在发行阶段就受到市场资金追捧,认购资金合计超过1000亿元,认购账户达到150万户,且4只ETF产品首次实施ETF比例配售,首募规模超过210亿元。
广发、富国、建信和中银等4家公司发行的上海金ETF在上交所上市交易,首募规模超过15亿元,为普通投资者参与上海金投资提供了新型工具,极大活跃了上海金现货产品交易。
首只可转债ETF——博时中证可转债及可交换债券ETF在上交所挂牌交易,首募规模超过6亿元,为投资者参与创新型债券品种提供了新型工具。
法国CAC40ETF、纳斯达克100ETF先后在上交所成功上市,为境内投资者进行全球资产配置提供更加丰富的选择。
更为重要的是,2020年12月18日,首批沪港深ETF获批,富国、银华、华夏、汇添富管理的4只沪港深500ETF已于2021年初在上交所上市交易。
专业人士介绍,跨沪港深ETF跟踪标的指数成份券跨三地市场,在全球金融市场波动的大背景下,有利于成为代表中国市场的标杆性投资工具,快速汇集境内外资本投资于标的公司,充分发挥市场化资源配置能力。集聚社会资本支持三地企业发展,提升三地企业国际竞争力,增强生产力创新,充分发挥资本市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功能。
经济发达地区持有ETF意愿更强
2021年1月发布的《上海证券交易所ETF行业发展报告》(以下简称《行业报告》)显示,沪市ETF呈现出个人交易规模高于机构、经济发达地区投资人持有ETF意愿更强烈的特点。
《行业报告》显示,从投资者结构来看,沪市ETF份额规模持有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一般法人、基金、保险等机构的ETF持仓规模较大。从交易结构来看,沪市ETF个人交易总规模占比54%,超过机构投资者。
从投资者数量上看,沪市目前持有ETF的账户数约438万,较2019年实现翻番;参与沪市ETF交易的账户达637万户,是2019年底账户数的2.2倍。
“个人投资者在交易规模中占比逐渐提高并超过机构投资者,说明个人投资者对被动投资理念认可程度逐渐提升,ETF以低成本、高透明度、高便捷性的优势逐渐成为个人投资者重要投资方向。同时,与境外其他市场相比,流动性更高。”上述专业人士表示。
“目前看来有一个趋势是,更多的投资者可能从股票的投资上转移到了基金的配置上,尤其是一些年轻的群体,通过基金的投资去做资产管理。因此,基金已成为境内投资者重要资产配置工具。”上述人士表示,虽说ETF都是指数投资,但不同种类ETF具有不同的风险收益特征,而上交所ETF市场品类齐全,如果做财富管理,这个市场就可以一站配齐。
据介绍,上交所ETF市场,除了股票ETF之外,还包括风险相对更低、收益更稳健的债券ETF;周期波动偏大的黄金ETF;如果想要投资与A股相关度低的资产,还可以有跨境产品的配置;账户里暂时没有投资选择的资金,还可以投放到货币ETF。
值得一提的是,自2013年第一只跨境ETF于上交所上市以来,目前沪市跨境ETF标的范围已涵盖美国、德国、法国、日本与香港地区。
实际上,市场是相互作用的,随着投资者对沪市ETF的关注度提高,基金管理人的产品供给也在发生变化。投资者越来越关注和了解之后,为满足市场投资需求,基金管理人也会开发更加丰富的ETF产品供投资者选择。
《行业报告》显示,沪市ETF呈现出的另一个特点是,投资者持有 ETF 的数量与经济发展水平、金融市场发展水平高度相关。经济发达的地区投资者持有 ETF 的意愿更为强烈。
从账户数量来看,截至2020年年底,广东、四川、江苏、浙江、山东省的 ETF 账户数量较多,五省占整个市场的比例约四成。
从持有规模来看,广东、浙江、上海、江苏、北京地区的投资者持有的 ETF 规模相对较大,五省市合计持有规模占全市场总规模的比例超四成。相应的,西藏、青海、宁夏、重庆、海南等省市投资者持有的规模相对较小。
竞争加剧向头部管理人集中
随着ETF热度上升,行业竞争加剧已是不争的事实。
《行业报告》表明,截至2020年底,境内市场共有51家基金公司旗下有ETF产品。其中,管理规模前 10的基金公司 ETF 规模合计6696亿元(剔除货币 ETF),占全部 ETF 市值规模的79.8%。
其中,前3名管理人规模占比为41.8%,前5名管理人占比为57.8%,分别较2019年底的占比增加了2.8个百分点和3.1个百分点。总体来看,境内ETF行业的竞争日益加剧,管理人的马太效应进一步向头部管理人集中。
从产品布局来看,前10大 ETF 管理人中,华夏基金、易方达基金、华安基金、博时基金和广发基金在股票ETF、债券ETF及商品ETF等大类方面均有布局,产品更加多样化。
从规模增长来看,2020年,前十大ETF 管理人管理ETF的规模增长了1900亿元,占境内市场ETF规模增量的75%。
其中,华夏基金和华泰柏瑞基金年度规模增长最大,分别达到661亿元和542亿元。前10名ETF管理人中,国泰基金(8 进 2)和华宝基金(12 进 7)的排名上升最快,并且华宝基金还是首次跻身前10名。此外,嘉实基金、博时基金和广发基金等公司的ETF规模在2020 年不增反降,相较于2019年底,三家基金公司的ETF规模分别减少了122.5 亿元、86.9 亿元和0.24亿元。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