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客服
使用财视扫码登陆 中金二维码

下次自动登录

登录
忘记密码?立即注册

其它账号登录:新浪QQ微信

手机网
首页>>基金>>基金动态>>  正文
精华推荐 财经号
博客 热门话题 直播

天机:冲高回落牛市还有吗?张春林:本周这里是"雷"区

常长亭:接下来主抓这类股!蔡福明:下只十倍股在路上

老兵:接下来调整目标在哪里老怪:寻短线上的大机会

武人:周二反弹的一线希望智华:股市黑洞,奇点与太极

龙头:管住手,等待余跌企稳祁大鹏:多方抵抗越来越弱

孔明:4月15日最强热点复盘股海:利好不涨反跌信号!

天尊:黑周一后明天还有新低彬哥:市场为何高开低走?

  • 奔驰事件隐情:金融服务超出想象疯狂的人造肉
  • 央行副行长力挺A股三大股指高开低走全线下挫
  • 视觉中国惹众怒爆发视觉中国们的黑洞产业链
  • 视觉中国80%营收源于“维权”?小心这些雷股
  • 社科院报告预警,事关养老金看牙花了一半首付
  • “报喜鸟”创始人因车祸去世顾雏军案再审改判!
  • 徐小明 天赢居 寒江钓客 洛阳上官 幽兰行天下
  • 老孙头谈股 秦国安 龍哥论市 蒋律 股海潜蛟
  • 山东虎子 牛家庄 孔明看市 A炼金师 先知窝窝
  • 灵枝 旗帜先明 短线高手 牛传千股 龙头1988
  • 鸿牛 短线王 律动天成 海西一狼 五域论湛
  • 狗蛋 李博文 波段龙一 股市猎枪 涨停板老黄
  • MORE图说财经

    科创板72家公司拟募资650亿元 部分IPO企业转战科创板

    2019-04-15 18:44:44 来源:天天基金网 已入驻财经号 作者:佚名
    分享到
    关注中金在线:
    • 扫描二维码

      关注√

      中金在线微信

    在线咨询:
    • 扫描或点击关注中金在线客服

      据统计,从3月22日至今,上交所已受理的科创板申报企业达72家,其中35家进入已问询状态。72家受理企业中,有IPO被否或IPO撤单公司11家,新三板转板公司4家,中概股回归公司1家。获受理公司的科创成色,再度成为市场关注焦点。72家科创板受理企业拟募资总额650.39亿元,其中,拟募资规模最大的是优刻得,达到47.48亿元;拟募资规模超过20亿元的企业共有5家,包括传音控股等。72家受理企业2018年平均营业收入10.62亿元,其中,营业收入最高的为传音控股,2018年公司营收达226.46亿元。营收最低的是宝兰德,2018年营收1.22亿元。

      科创板受理公司增至72家,哪些企业率先突围?

      上交所12日披露第13批科创板上市申请受理名单,北京航天宏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华特气体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天宜上佳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诺康达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沃尔德金刚石工具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工业园区凌志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国科环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7家公司科创板上市申请获受理,7家公司拟募集资金31.04亿元。

      72家受理企业平均净利润1.3亿元,澜起科技则在净利润表现上尤为突出。2018年澜起科技的营业收入17.58亿元,净利润7.37亿元。

      从研发占比看,研发占比最高的是虹软科技,2018年研发费用1.49亿元,占营收的32%。研发占比最低的是木瓜移动,2018年研发费用3052万元,占营收的0.71%。

      从行业分布看,72家受理企业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为科创板受理企业最热门行业,共有18家公司;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16家;专用设备制造业企业15家;此外,医药制造业企业8家,研究与试验发展企业3家,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企业2家,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企业2家,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企业2家,其他6家。

      从地域分布看,北京、江苏、上海、广东、浙江位居前五名,分别为17家、14家、13家、10家、5家。其中深圳企业6家。此外,山东共有3家,湖北、福建各2家,陕西、安徽、黑龙江、湖南、四川、天津等地均有企业获得受理。

      根据科创板业务规则,在申请获得受理之后,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审核中心会在20个工作日内展开首轮问询。截至目前,有35家企业已被问询。

      72家企业已经拿到了申报获受理的“准考证”,这仅仅是上市的第一步,审核问询是第二步,企业后续还需闯过上市审议、证监会注册、发行上市几道关卡,最终才能登陆科创板。

      部分IPO企业转战科创板

      72家受理企业中,11家曾申请在A股其它板块上市。此外,新三板转板公司4家、中概股回归公司1家。

      证监会网站显示,72家受理企业中,申联生物、创鑫激光、龙软科技、南微医学、美迪西、杰普特、贝斯达、宝兰德、方邦电子、晶丰明源、联瑞新材11家公司曾向证监会申报首发材料。其中,首发审核未通过企业有申联生物、龙软科技、贝斯达、宝兰德、晶丰明源、方邦电子6家。创鑫激光、南微医学、美迪西、杰普特、联瑞新材5家企业此前申请A股上市,在审核过程中终止审查。此外,一些科创板受理企业从新三板乃至中概股“转战”而来,其中,新三板公司4家,中概股公司1家。江苏北人、紫晶存储、华特股份、凌志软件为新三板公司;澜起科技属于中概股回归的公司。

      科创板上市企业会优中选优

      “众多企业‘转战’科创板体现了科创板的强大吸引力”。英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认为,获科创板受理的企业不一定能够上市,即便企业在科创板上市了,也不一定能让股东赚钱。“新股不败在科创板将成为历史1他说,科创板严格的信披制度和问询要求,将充分考验这些企业成色。

      一家创投机构高管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主板、创业板IPO公司主要看过往业绩,而科创板公司主要看未来成长,二者应该存在本质的区别,科创板将迎来大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公司。他说目前已受理公司有些过了初创期,但科创板一定会诞生好公司,甚至可能诞生腾讯、阿里巴巴那样的企业。

      某大型券商投行人士表示,科创板上市企业一定是优中选优,企业营业收入规模大、净利润持续高增长、研发投资占营收比例高的公司,特别是某一细分行业龙头、存在一定技术壁垒的高成长公司,最有可能率先获准在科创板上市。而部分此前IPO被否企业转投科创板,如果公司成长性一般也很难获准上市。(深圳商报)

      公募基金积极备战科创板

      科创板是今年资本市场战略焦点,基金公司也在紧锣密鼓筹备科创板投资,投研、技术等部门都在积极布局。

      基金公司近期密集与金融交易软件服务商协商,升级投资交易系统模块,积极备战科创板投资。

      一家金融交易软件服务商人士表示,相较于A股目前的交易规则,科创板进行了较大调整。科创板股票竞价交易实行价格涨跌幅限制,涨跌幅比例为20%,首次公开发行上市、增发上市的股票,上市后的前5个交易日不设价格涨跌幅限制。而现有交易涨跌幅比例为10%,仅在股票上市第1个交易日不设涨跌幅限制。

      交易数量方面,与目前主板要求单笔申报数量为100股及其整倍数不同,科创板单笔申报数量应不小于200股,且每笔申报可以1股为单位递增。

      此外,机构投资者参与网下认购、锁定期等方面的规则也有较大的差异。一家基金公司运营执行负责人表示,公司有意参与科创板打新、二级市场投资,正在和软件服务商协商模块升级的事宜。

      记者了解到,为提前应对投资交易系统的变化,多家基金公司已开始对现有系统进行调整升级。目前需要升级的自用系统包括科创板政策信息管理、指令管理、交易管理、风控管理、清算管理等多项模块。上述软件服务商表示,预计会在一两周内调整好系统,交给基金公司进行测试。“基金公司在现有交易系统的基础上做好模块升级后,还需要经过交易所测试。”

      一家基金公司权益投资部总监表示,近期公司在协商参与科创板投资,系统升级正在加紧调试。

      不过,参与科创板属于投资选择项,有意参与科创板交易的公司才需要升级投资交易系统中的相关模块。“最近很多基金公司客户表达了想要参与科创板投资的意愿。”上述软件服务商说。(中国基金报)

      科创板生物医疗企业占四分之一,考验投资者专业度

      科创板允许未盈利的生物医药企业上市,对国内的医药领域投资者是很大的挑战,考验他们是否能像海外投资者那么专业地给出企业相对合理的估值。

      在目前科创板已经受理的72家企业名单中,有多达16家生物医疗行业企业,占比接近四分之一。

      在医疗健康领域,已有科前生物、微芯生物、特宝生物、申联生物、苑东生物、热景生物、博瑞生物、华熙生物8家生物医药企业登上科创板受理企业名单。此外,还有安翰科技、贝斯达、赛诺医疗、海尔生物医疗、微创医学以及心脉医疗6家专业设备制造企业,以及美迪西与诺康达医药2家研究和试验发展企业。

      德勤中国全国上市业务组A股资本市场主管合伙人吴晓辉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生物医药行业是非常专业的行业,科创板允许未盈利的生物医药企业上市,对国内的医药领域投资者是很大的挑战,考验他们是否能像海外投资者那么专业地给出企业相对合理的估值。”

      大幅缩短新药研发上市时间

      总部位于张江的医疗影像公司美时医疗董事长兼CEO马启元日前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医疗器械来说,目前中国整个产业是4000亿人民币,全球是5000亿美金,这个市场是十分火热的。”美时医疗研发的生物磁共振等设备很大一部分需求也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医疗器械行业仍主要集聚在低附加值的中低端领域,企业规模呈小而散的形态,研发投入能力较弱。2017年我国主营业收入前20名上市医疗器械企业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平均为5%,而发达国家医疗器械产业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在8%至10%之间。业内人士认为,科创板的开设将为中国医疗器械行业不断创新,追赶国际企业带来可能。

      马启元说道,未来生物医药行业有望将占到科创板数量的三分之一。他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科创板重点是支持硬科技,从生物医药产业角度看就是救命的药,这个市场肯定巨大。随着科创板的设立,在公开市场募资,可以将生物医药企业新药研发上市的时间缩短一半。”(第一财经)

      (云水长和)

    热门搜索

    为您推荐